Tuesday, June 11, 2013

一位华人的中华文化情结

《人民日报海外版》

本报驻加拿大记者 李学江


在渥太华举行的中加文化对话会暨中加建交40周年庆祝会上,哈珀总理出席祝贺。(中为吴永光,右为中国驻加拿大大使兰立俊

加拿大有这样一位传奇人物,她是在加华人中为数极少的开业西医,口碑良好,但她却甘愿牺牲接诊赚钱的机会,分出大量时间和精力,致力于中华文化的传播。在2012年由文化部、国务院新闻办和国务院侨办与中央电视台共同主办的“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评选”中,她同姚明、郎朗、莫言等人一起,进入了前20名。她的中文名叫吴永光,但在加拿大文化与外交圈中,她以英文名“Nelly Wu”而闻名。

在她的努力下,1997年,“中国20世纪名家国画展”在加拿大成功举办,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出席剪彩;1998年11月“加中文物保护合作协议”在朱镕基和克雷蒂安两位时任总理的见证下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署;2001年,“中国玉器文化展”在加拿大七大城市巡展;2009年、2010年、2012年三届“中加文化对话会”分别在两国首都成功举办,加拿大总理哈珀亲自到场祝贺……

“对中华文化的热爱,让我内心生出一种难以抑制的冲劲,是一腔热诚支撑着我百折不挠地前行。”日前,她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中华文明如此优雅与博大,它不仅属于中国,它还应属于全世界,要让世人了解它,认识它的宝贵价值。”


热心祖(籍)国文物保护

吴永光在香港出生,她一直有个心愿,就是到中国各地亲眼看一看。1992年,她游览了张家界和三峡。导游带她参观了刚刚出土不久的石器和青铜器等文物。这些文物让她大为惊讶。她想,这些美轮美奂的器物是人类的无价瑰宝,如不好好加以保护,子孙后代、他国他人都将无法见到,又何谈欣赏!她想,总要为保护这些珍贵文物做些什么。

回加拿大后,吴永光就联系了一批热心公益的加拿大朋友,发起组建了“加拿大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并被推举为会长,这份费时费力的义务工作她一干就是13个年头。 

吴永光觉得,尽管加拿大的历史很短,文物不多,但文物保护技术先进。在她的不懈努力下,1998年11月,“加拿大中国文物保护协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署。这在当时是唯一一个由外国非赢利性公益组织同中国政府部门(国家文物局)签署的合作协议。此后,中加两国在三峡文物保护方面的合作卓有成效。2001年加拿大刚刚研制出先进的三维扫描测绘仪,还未投放市场,吴永光在得知消息后马上登门游说,并通过募捐购买这台仪器赠给中国。这台先进仪器首先成功地应用在三峡张飞庙搬迁测绘中。

为中国画走出去不遗余力

最让吴永光感到自豪的,是1997年,“中国20世纪名家国画展”在加拿大三大城市的顶级博物馆和美术馆成功举办。然而画展背后却是她不为人知的心血与汗水。吴永光认定中国画是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希望西方主流社会认识到中国画的价值。但当年西方人对中国画真的不是很懂,甚至存有误解与偏见,想敲开国家级大艺术馆的门并非易事。吴永光四处奔波,八方游说,期间碰了好多钉子,为此还曾大哭过。但她天性执著乐观,据理力争,渥太华、温哥华和多伦多三大博物馆与艺术馆长们最终被她打动,同意与她一道前往中国遴选作品,聘请大师。由于她不遗余力的努力,画展从募捐到筹办只用了一年半时间就成功开展,这在加拿大开创了一个特例。

吴永光并未就此止步。在加拿大外交部的支持与帮助下,她发起组织了“加拿大国际文化基金会”。为拓展加拿大文化艺术精英们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与视野,吴永光邀请加拿大16位国立和省立艺术馆与博物馆的馆长到中国参观访问了湖南省博物馆和云南少数民族博物馆等,与中国同行交流座谈。此行激发起加拿大文物与文化艺术界对中华文化的极大兴趣。

以传播中华文化为己任

吴永光如此孜孜不倦地执著于中华文化的传播,是出于对中华文化的真切挚爱。她认为,通过文化的窗口可以增进世界对中国的了解与理解,可以改变并消除外国人对中国的某些成见与偏见;同时文化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是连结民间友谊最牢固的纽带,也是促进国家间关系的有效润滑剂。

吴永光最后对记者说,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国梦”让她深为动情。她说: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建成文化强国则是中国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海外华人,在海外传播介绍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与华夏文明,这就是我的梦想,我的追求,为此竭诚尽智,我无怨无悔。

(本报渥太华5月29日电)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